獨一無二、特立獨行,放在她的身上都還稍嫌保守,在她超過20 年的演藝生涯中,女神、藝術家、精靈、瘋子、歌手、演員,都曾經是她的代稱,也曾經是無數知名歌手的謬斯女神與靈感來源,她是冰島國寶級歌手Björk。紐約當代藝術館(MoMA)則在今年3 月起至6月,展出『Björk』回顧特展,以嶄新的策展手法讓觀眾飽覽她20 年來的精采作品。
多重身份的Björk不僅難以被定義,更難以歸類與貼標籤,她就像個魔術怪傑,在人們以為摸透她時,復又丟出奔放且超乎想像的新作,單單音樂、藝術或時尚的分類,都無法概括形容她的作品。紐約當代藝術館在今年寄出曾策劃2010 年充滿話題性的展覽『凝視瑪莉娜』的PS1 首席策展人Klaus Biesenbach,以劇場式的展演手法,展出Björk 在過去20 年來的音樂專輯、影像、配件、樂器、與服裝等經典作品。
「她是個充滿原創性,且永不妥協的藝術家,不僅在音樂上有極高的造詣,更在跨界合作上有豐富的創意與內涵。」Klaus Biesenbach 毫不掩飾他對Björk 長期致力將音樂視覺化、影像與聲效相融的高度讚譽,他也將沿襲此一概念,交叉使用攝影、音效、影像、物件與新媒體藝術等元素,帶領觀眾進行一場身歷其境的超凡觀展體驗。
自1993 年Björk 的第一張專輯『Debut』問世以來,前衛又獨特的音樂風格與奔放不羈的視覺藝術,一再將Björk 推向世界巔峰。她超群的藝術天份與思考價值,讓她在與藝術強烈連結的同時,也能與社會議題接軌,帶給樂迷無限驚喜。2011 年第八張專輯『Biophilia』,在音樂之外所衍生的表演、互動裝置與影像創作,更是將音樂的發展可能帶至全新的境界。2014 年的紀錄片『碧玉現場:自然定律』(Björk:Biophilia Live),紀錄了Björk 融合自己發明的特殊樂器、創作的音樂,與絢麗的大型投影與動畫相結合,帶領觀眾跨越時空的物理限制,遊盪在宇宙間的迷幻與不思議。
『Björk』回顧展搭建了一座兩層樓高的展場,將音樂聲效完美包覆其中,呈現身歷其境的聆賞空間。從大廳開始,觀眾走進歌曲「Biophilia」的夢境,四組樂器包含外型如線圈,效果如類比合成器的「Tesla Coil」;利用引力和鐘擺原理彈奏的豎琴「Gravity Harp」;如印尼甘美朗與鋼片琴綜合體的「Gameleste」;以及管風琴,搭配視覺影像,將觀眾引入「Biophilia」的經典現場。
除了音樂的呈現,Björk 的跨界合作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即是服裝與造型裝置;曾出現在各大專輯、演唱會與雜誌的造型設計,如Chris Cunningham 為「All Is Full of Love」設計,當年震驚各界的經典機器人裝;2001 年Marjan Pejoski 為Björk 走奧斯卡紅地毯所設計的天鵝裝;時尚鬼才Alexander McQueen 在2004 年為「Who Is It」設計,用無數鈴鐺組成的Bell Dress,和2001 年為「Pagan Poetry」設計的半裸裙;以及Iris van Herpen 為『Biophilia』專輯封面與巡迴演出所設計的服裝等,都原封不動的搬至MoMA,感受Björk 的風采與精神魅力。
展覽的最後則有Björk 專輯新歌「Black Lake」的MV,全片在冰島拍攝,場景跨足洞穴、海溝、岩漿等充滿自然的元素,表達從痛苦、珍惜,到重生的概念。整體而言,這場劇場式的音樂藝術回顧展,不僅從聽覺、視覺到心靈,都能一次飽足,正如Björk 在過去20 年持續帶來的驚喜,也是今年春天無論樂迷、藝術迷或設計迷,都需要造訪朝聖的藝術盛宴。∞
【完整內容請見eyemag vol.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