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萬畫家的抽象色彩世界

四月 1st, 2012  |  Published in ART  |  3 Comments


在畫布上潑、濺、灑,不被形體輪廓限制,也不需依循傳統的繪畫技法來塑造令人驚嘆的高超技術,打破立體影像描繪、抽象主義畫家的筆觸多的是一股自由的氣息。不論是幾何色塊與規則線條組合而成的理性秩序,或藉由狂亂的筆觸伴隨著強烈色彩,以投射內心的情緒。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紐約為中心的抽象藝術,推翻了當時所有人對藝術型態的認知,呈現了兩極的思維,我們可以說它是反叛的、逃避的,但也不難從這些充滿嘗試性的繪畫中,看見藝術家對未來的憧憬。

de Kooning的抽象主義即是一種自我實踐的過程,其早期的畫作主調是輕鬆且純粹的抽象表現,利用破碎的線條與色塊,將物體拆解重新組合,各色塊之間,看似具有關連性地在線條上遊走,明亮的色調,可讓人感受到抽象主義的強烈生命力。其早期代表作 Seated Woman(c. 1940)、Pink Angels (c. 1945)與Women系列,還可察覺De Kooning對具體形象的描繪,試圖藉由畫面向觀者表達對事物的新見解與感受。

1950年後,在各抽象主義畫家皆完全抽離具體形式,以繪畫表達全然的內心境界之際,de Kooning則對立體派提出意見,認為立體派畫家只是利用不同角度將物體重新組構,並沒有任何創新,因而開始嘗試利用緊密的線條表達人體姿態的輪廓,抹去色彩之間的界線,讓畫面成為連續性的一體,訴說著單一的意念。後期的de Kooning才開始以純粹的線條與色彩表現,不事先設想畫面構圖,也不預設結果,只是單純實驗性的抒發,他認為這種意料之外的過程,即是藝術最有趣的地方,而人生也是如此。

de Kooning的畫作特點,是將動作與速度融合在繪畫之中,使畫面中的每一線條都充滿著力道與方向性,這樣的作畫方式又被稱之為「行動繪畫」,同時,de Kooning會藉由不斷地探索,改變線條與形體在畫面中的關係,物體與空間的界線甚至會變得晦暗不明分不清彼此。

Willem de Kooning從不依循任何藝術道路,也不為單一狹隘的思潮所限制,總是在不斷地推翻自我與藝術主義之間的界線,更不斷重新定義自己的思維,獨特的畫作風格,為抽象主義帶來全然不同的風貌,被譽為二十世紀美國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將至2011年9月18日起,將開放整個博物館六樓展出de Kooning七十年來的藝術作品,其中涵蓋各期的雕塑、草圖與畫作,完整呈現de Kooning的抽象藝術歷程。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eyemag  No.12期】

Responses

  1. Olli Warelius says:

    五月 28th, 2012at 16:59:49(#)

    This is the right blog for anyone who wants to find out about this topic. You realize so much its almost hard to argue with you (not that I actually would want…HaHa). You definitely put a new spin on a topic thats been written about for years. Great stuff, just great!

  2. Leticia says:

    六月 27th, 2012at 04:13:37(#)

    Very true! Makes a change to see soemnoe spell it out like that. :)

  3. Toussaint Houle says:

    七月 23rd, 2012at 21:45:12(#)

    Terrific work! This is the type of information that should be shared around the web. Shame on the search engines for not positioning this post higher!
    HTTP://www.CoolMobilePhone.net

Leave a Respo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