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夏兩季,英國的藝術界蔓延著一股普普風,位於倫敦的指標性美術館Tate Modern和Tate Britain,分別透過展覽的形式,回顧1960年代由英國開始逐漸延燒到美國的普普藝術(Pop Art)。美術館藉由作品敘事性的展示,呈現藝術家如何找出與快速現代化社會對話的創作語彙。在這波崛起於倫敦與紐約兩地的藝術反動運動,美國藝術家Roy Lichtenstein (1923–1997)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1950年代晚期,英國藝術家Eduardo Paolozzi與Richard Hamilton等人以取材於流行文化的作品,在倫敦掀起一波普普潮。此運動顧名思義就是對傳統藝術形式下戰帖,藝術不該只是為小眾服務,而是應該將常民文化納入創作素材,讓普羅大眾都能夠閱讀或親近。這股力量在1960年代的美國由Andy Warhol、Tom Wesselmann等人的接續創作,逐漸成熟。在紐約這個文化衝擊與交融的重要城市,結起一道態度鮮明的風景線。Roy Lichtenstein漫畫式的對話框作品,為美國的普普藝術運動找出另一種詮釋的面貌。
在這幅《Oh, Jeff. I love You too.but.》(1964)中,網點、粗黑線條、鮮豔的原色調等幾個Roy Lichtenstein作品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元素,明確地進入觀者的眼簾。主題則選材肥皂劇中的濫情場景,讓不管來自何種階級或社會階層的觀眾都能夠輕鬆的閱讀畫面傳遞出來的訊息。看似平面的構圖,以網點噴刷與拼貼增加了層次感;俗濫劇情場景,反以冷色調處理,與黑色流暢線條勾勒出的人物糾結表情,形成反差。既平面、冷靜又暢快淋漓的作品表情,讓Roy Lichtenstein探索出一條別於他人的普普之路。∞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eyemag vol.1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