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THOM BROWNE 復古設計裡的前衛想像

三月 25th, 2018  |  by  |  published in FEATURE, MAGAZINE, NEWS

THOM BROWNE 復古設計裡的前衛想像

身為當代美國最具影響力的男裝設計師之一,Thom Browne 自2001 年創立的同名品牌,旗下經典的灰西裝掀起了男性穿衣模式的巨大革命,用短小縮衣裝輪廓改變傳統西裝比例,裝飾著紅、白、藍三色的設計,走在時尚前端的戲劇性誇張剪裁,讓品牌在時裝界中獨樹一格,先後多次獲得美國時裝設計師協會大獎(CFDA)、GQ 年度設計師獎等殊榮。 2011 年起,Thom Browne 開展出眼鏡設計支線。重視每一個為小細節、一向對於品質要求甚高的Thom Browne,有別於多數歐美時裝品牌將眼鏡產品交由工廠進行大規模製作,導致品管狀況不一情形,嚴謹篩選並找來對於品質同樣高規格標準的手工眼鏡品牌DITA 合作,打造出由日本工匠職人製造的高級訂製眼鏡系列。 融合了復古與摩登前衛元素,創新詮釋傳統經典,衝突而融洽的風格令其眼鏡成為時尚潮流人士們爭相追捧的夢幻逸品。Thom Browne 的眼鏡設計靈感來自於美國精神中的自信風采展現,以頂級鈦金屬構成的細膩線條,鏡腳末端可隨意配合臉型彎曲,整體輕巧富流線之美;另外以醋酸纖維製成的鏡架,穩重的文藝風格復古有型;至於兩側加入網面與護罩裝飾的工業護目鏡式造型鏡框,則是充滿前瞻性的大膽傑作。全系列眼鏡在鏡腳處皆焊上了代表Thom Browne 的紅白藍線條標記裝飾,招牌正字標記點綴出品牌的雋永逸美。 2018 年春夏新品當中,光學眼鏡改變以往的經典框型作法,採用厚實板材與全版料框,以板料加上金屬搭配全黑設計,突顯出紳士風格典範;而Thom Browne 每年皆會推出一款與過往設計截然不同的太陽眼鏡,今年新出的TB810 款式呈現飛行員框型,打破了一般想像,讓下緣框架重新解構,透過金屬線條勾勒出嶄新的面貌。設計師Thom Browne 曾說過:「我認為東西如果是好的,那就不會退流行,這大概是我覺得最重要的事情。」一如他對時裝獨門一道的自我堅持,Thom Browne的眼鏡也將會繼續探索追求終極的美學設計與高端品質,在新潮與復古之中轉換出無限火花讓人拭目以待。∞ 【完整內容請見eyemag vol.33 / 2018年春季號】

TIMELESS FRAMES 世代傳承精神

三月 10th, 2018  |  by  |  published in FEATURE, LIFESTYLE, MAGAZINE

TIMELESS FRAMES 世代傳承精神

一個眼鏡品牌所販售及傳達的,除了商品本身的設計價值與觀點,及藉由佩戴者所展現的生活品味之外,還可能是一個關於世代傳承的故事。 2008 年開業的眼鏡品牌L.G.R,以堅持義大利手工製造的高端品質,一步步在競爭激烈的時尚界站穩腳步, 回溯品牌創立的契機,正源於設計師Luca Gnecchi Ruscone 偶然在祖父Raffaello Bini 的舊倉庫發現的一批義大利進口墨鏡,那被歲月塵封、卻絲毫未損其光輝的美麗框架,深深觸動了Luca Gnecchi Ruscone,他帶著這批舊眼鏡從倉庫所在地的非洲厄利垂亞回到義大利,透過自創品牌L.G.R 宣揚義大利的頂級工藝,同時延續這段跨越幾十年的情緣。 在發展日趨穩定之際,L.G.R 去年11 月終於開設首間旗艦店,藉此揭示下一階段的零售戰略,企圖讓品牌知名度與時尚影響力向下紮根。選址於時尚之都米蘭的L.G.R 旗艦店,座落文藝氣息濃厚的Brera 區裡,四周圍繞著藝廊、餐廳、酒吧等各式精緻小店,地處Garibaldi 大街上的L.G.R 也順勢成為其中一道迷人風景。 值得一提的是,在L.G.R 這棟19 世紀末建造的建築物裡,無論是店面外觀的1000平方英尺磚牆,內部裝修風格,甚至是木頭和椰殼纖維的核心用料,處處皆受到Luca Gnecchi Ruscone 祖父於厄立特里亞的眼鏡店鋪Ottica Bini 所啟發,而鋪滿室內空間的淺綠和淡藍色,則喚起厄立特里亞的天空和海洋,不僅呼應L.G.R 的起源,也反映其融合非洲冒險和義式工藝的品牌DNA,相信隨著日後L.G.R 更多店舖的開設,這樣的精神也將被帶到世界各地的城市。∞ 【完整內容請見eyemag vol.33 / 2018年春季號】

STAY NATURAL 堅持最初自我 許路兒

一月 20th, 2018  |  by  |  published in FEATURE, MAGAZINE, NEWS

STAY  NATURAL 堅持最初自我  許路兒

Photographed by Chou Mo CREATIVE DIRECTOR:MELINA CHEN STYLIST:MELINA CHEN HAIR: JUN TSAI MAKE UP: SHIN TSAI PRODUCTION: CHING CREATIVE TEXT: NAIYU YU 近幾年來網路社群媒體的蓬勃發展,大大改變了媒體生態與資訊交流媒介,傳統的方式 與平台被許多新興媒體所取代,也造就了眾多新生代的名人現象,其中一位在網路上擁有 眾多粉絲追蹤者的許路兒,長期透過社群媒體管道分享穿著與搭配,去年更登上國外媒體 驚艷眾人,成為近期的時尚圈寵兒,備受台灣大眾喜愛的許式穿搭風格,每每帶動各種產 品的流行與銷量。與其說是踏入演藝圈的「女星」,她反倒特意選擇與五光十色的演藝圈 光環保持距離,笑說自己個性太過害羞不適合出席場合活動,也不希望自己太常曝光在螢 幕前,訪談的一席話之中不難發現這位女子在美貌外表下極度謙虛與真誠待人之心。 喜歡在經營的部落格、粉絲團與大眾分享穿搭與生活,平常愛逛街瀏覽最新流行資訊, 挑出重點與合適單品整理出一套專屬的獨門混搭哲學,希望讓每個人都能用簡單的基本款 素材穿出自己的特色態度,也時常教大家簡單快速的彩妝與髮型整理技巧,無需追求複雜, 也不盲目將所有新流行一把放上身。許路兒特別喜歡自在舒適的休閒風格,平常非工作場 合需要甚至鮮少穿著高跟鞋,在她身上看不到的是所謂的刻意包裝,女神外貌底下絕非嬌 滴滴的公主性格。不怕自己辛苦只怕麻煩別人的細膩溫柔,自然真實的大喇喇個性,成為 吸引社群平台超過百萬名粉絲追隨的原因,也反映出在網路世界當中人們對於真切實在的追求渴望。 eyemag:路兒的美大家有目共睹,私底下有什麼保養祕 訣可以分享給大家嗎? Lure:其實沒什麼特別的保養祕方,真的就是多喝水, 然後找對適合自己的保養品,每天多花一點點時間觀察自己的膚況就會慢慢知道自己的皮膚屬性,找到適合自己膚質的保養方式。我的日常保養品跟步驟都很簡單, 雖然基本但保養要持之以恆才能看得出效果。 eyemag:平常如何維持身材苗條呢? Lure:最重要的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去運動,像我就喜歡多走多動,晚上身體代謝會比較慢,所以盡量不 要吃太鹹,不然第二天會容易水腫。我特別喜歡清湯的涮涮鍋,尤其是遇到拍攝工作的前一天通常晚餐都會選 擇這樣吃讓隔天能比較上相,少喝湯然後沾醬可以自己 拿捏調整。很多人其實並不是真的胖,有很大一部分是 長期水腫,身體的變化自己還是能感覺得出來,所以晚 餐少鈉是很實用也推薦大家的一個方法。 eyemag:有沒有最滿意自己的哪一個部位或是最想改變 的地方? Lure:最喜歡自己的笑容(嘴型),其他並沒有特別想 改變的地方,很感謝爸媽送我的這個禮物,每個人都要 學著愛自己,當然一定都有自己認為的優點或缺點,要 學著如何去展現自己的優點,自然就會變得有自信。 eyemag:妝容上最在意的地方是什麼呢?有什麼特殊的 [...]

以光書寫那難以言說的迷人困惑 LUCA ANZALONE

一月 9th, 2018  |  by  |  published in ART, FEATURE, MAGAZINE

以光書寫那難以言說的迷人困惑 LUCA ANZALONE

「我們只看見我們注視的東西。注視是一種選擇行為。我們注視的從來不只是事物本身;我們注視的永遠是事物與我們之間的關係。」——John Berger《觀看的方式》 一朵花兒生命力充沛地綻放著,卻也正持續走向凋零殞落,那該是什麼樣的感覺;觸摸一顆肥皂泡泡,卻永遠無法真切感受泡泡的形體,一碰即破碎,那該是什麼樣的感覺;熊熊怒火燃燒構成的冷漠疏離,冷熱連自己也難以分辨,那該是什麼樣的感覺;親吻身旁的愛人,你赤裸、卻也盲目,即便親密如雙生,卻終究是個體,彼此總是隔著一層無法被代謝分解的隔閡,那該是什麼樣的感覺。生活裡的眾多細瑣感知,那些看似不太重要、言語解釋不了,卻始終困惑著我們的小小問題,千迴百轉思索也未得其解;總是在某個特別的時刻,情緒被挑起,同個疑問浮現腦海裡,最後還是徒留無解的遺憾。 對義大利新生代攝影師Luca Anzalone 而言,這些百思不得其解的疑問難以以字句拼湊言說,於是他用鏡頭試著去尋找答案;縱然最後可能依然沒有「正確」的解答,至少試著用攝影去感受,凝聚問題浮現時那瞬間的片刻感受。在他的作品裡,模特的妝容與肢體總是帶著微妙的戲劇性,看似現今正蔚為潮流的前衛美感,抽絲剝繭細細觀看,卻有一絲談不上溫柔、卻依然感性的餘韻。即便風格充滿實驗性,他終究是以細膩的雙眼觀看,觀看的不只是人事物本身,而是與人事物之間的關係。 「那是一段與自己相機之間親密的關係。就像有時我們愛著另一個人,有時我們卻彼此憎恨。」也許,對Luca Anzalone 來說,時尚攝影並非創作的唯一主題,與攝影、觀看之間的關係,才是最終的命題。畢竟在這個世界,僅僅「存在」著,就是不停摸索、定義我們與周遭一切的關係;其中的拉鋸、焦慮、質疑、傷感或悲喜,Luca Anzalone 則用攝影,摸索靈魂於「存在」之中的片刻凝聚。 eyemag:什麼樣的契機讓你走進時尚攝影?請與我們分享踏入攝影至今的旅程。 Luca Anzalone:真正開始攝影的旅程大概是在10 歲的時候,那時我很著迷在校外教學時拍照。我仍然記得當時爸媽抱怨我拍了太多「沒有意義」的照片。我總是有著凝結生活瞬間與人物的直覺。15 歲時我轉向了數位攝影,拍照轉變成「其他的什麼」;我被其他青少年的事物與發生,像愛人、朋友與對大自然的投入而分心,對我來說那時的攝影似乎少了意義。直到18 歲後因為心臟疾病,我回到從前的慣例:認真投入、傾聽圍繞在自己周圍的世界,重新與自己的相機連結:一台老式的底片相機。那時因為對大自然的熱愛與堅持,我讀著農業相關的科系,即便我深知攝影其實更貼近我個人內心;也因此,最後決定在英國的Arts University Bournemouth,將我自以為對相機的研究,轉向學院裡的學習。那絕對是個美妙的經驗,毋庸置疑地,讓我更理解自己對攝影的熱誠,以及所有沖洗、顯影的過程。   eyemag: 對你來說攝影最迷人之處是?你的攝影哲學又是? Luca Anzalone:很幸運地,攝影像是科學給予我們的特別禮物,讓我們能在任何時刻、在化學與紙張上表達自己。你能連結這些物質、撫平它們,而這全在一個平面的素材上發生,形成一張照片,這非常驚人。藉由攝影,我試著創造一些意義,一些我無法寫下或用字詞表達的意義。對我來說攝影是最強而有力的溝通方式之一,快速、直接,讓觀者能自由詮釋;它是關於「觀看」與「理解」,它是「被動的」。人們總需要將自己與一張影像,建立一種屬於自己的關係,我覺得這很動人。 eyemag:你成長於義大利帕爾瑪,而後到英國學習攝影。這兩處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圍,是否帶給你創作上的影響或不同的視野? Luca Anzalone:它們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但我猜自己都深愛著它們。我在英國至今已經4 年了,這些年只有當我回到義大利才深刻體認這些影響。義大利同時混亂又靜止,在那裡總有自己雙眼懷念的街道、極具個性色彩的街角。然而當我回到英國,覺得自己與整個世界連結緊密,感受到的是地球,而並非如帕爾瑪這樣的小鎮。倫敦帶給我秩序與運轉的力道,有股神奇的流動力量促使自己做作品;這些作品總是充滿實驗性,完成後需要更深入的思考才能理解,即便是對我自己而言。每當我回到義大利,常有種奇怪的感受,覺得自己更像是在觀察一個自己所在的地方,而不是去塑形它。 eyemag:請談談從主題發想到拍攝完成的過程。 Luca Anzalone:事實上我沒有一個固定的過程,因為過程總是根據作品而有所變動。真的要視拍攝主題以及我想試著詮釋、訴說的東西而定。概念多半來自每天的生活,專注在那些我覺得與最後拍攝有所關連的面相。這過程像是一個持續的循環,我將自己沈浸在那流動裡;當我拍攝或試圖在千萬個想法裡摸索出規律時,我便到達其頂點了。系列作品則更像是凝聚一個片刻的靈感,也因此我常覺得完成的作品總是遺失了什麼。 eyemag:模特的肢體、取景角度再到場景裝置的設計,在你的作品裡能感受到你似乎深受表演藝術啟發?表演藝術如何影響你的美學? Luca Anzalone: 從前我常去帕爾瑪當地名為「TeatroRegio」的劇院,那裡固定有芭蕾舞蹈的表演,而我從未缺席過。我喜愛樂隊的緊湊與肢體隨聲響的流動,這些絕對反映在我的作品中,即便我個人不覺得表演藝術帶給我特別多的靈感。直到現在我依然因為喜愛而去看芭蕾表演,但我並不在作品中試著複製它;我想,那也許是芭蕾舞不知不覺帶給我的影響。我愛舞者們藉由他們肢體傳達的情緒,有時我甚至能從他們的肌膚裡感受到那股能量,那令人驚嘆。 eyemag:生活的累積成就我們所看世界的視角。那麼,生活裡的哪一面向:藝術、音樂、文學、電影、食物、或是大自然等等⋯⋯帶給你最豐沛的靈感來源?藝術如何影響你的美學? Luca Anzalone:Max Richter 以及其他偉大的編曲家,像是Hans Zimmer 等等,他們的作品是過去幾年在我iPod裡最常播放的。音樂是讓我內心保持正向心態、對周遭深思熟慮的基本。但同時我也有許多時間從音樂抽離,將自己沈浸在自然周遭的聲響。內心的平靜能讓自己的精神煥然一新,也讓我創作出更多嶄新的想法,我試著在自己的日常裡追尋著一種平衡。我確信自己對藝術有熱情,即便我視其為一種欣賞的形態,而並非從中擷取靈感;我總試著創作藝術,但我需要從其他的來源裡創作。我是指,一棵樹也是一種藝術的展現,當然一朵花也是。那只是一種觀看的標準,以及你如何定義它們。 eyemag:喜歡你的作品傳遞的柔美與古怪氛圍,傳遞出飄渺、甚至一種「帶有一種飄渺、甚至陌生化的情緒與距離」的情緒與距離,但同時依然帶有美麗與不合時宜的敘事性。請談談這個你用攝影描繪的世界。 Luca Anzalone:聽著別人對我攝影作品的描述,對我來說依然很奇特,這大概是因為我自己無法做到吧。我想我的世界是傾聽與理解圍繞在自己身旁的事物。在一個人身旁存在著,在一個自己深愛的人身旁存在著,那該是什麼樣的感覺;或是,觸摸一個肥皂泡泡,那該是什麼樣的感覺。藉由攝影,我試著去理解那些我心中一直無法清楚言說的事物。又或是,成為一隻魚的意識會是如何,牠的世界、牠的感受又是如何?即便我傾向讓我的世界是開放的,我想讓它保有一種敘事性、一種流動,讓我能專注在我所試圖挖掘、發現的事物裡;因為我不喜歡假設,尤其當我自己仍然還不知道答案。 eyemag:以時尚作為拍攝主題,時尚對你來說是什麼樣的存在? 在我們的文化裡又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Luca Anzalone:時尚對我來說就是一切。有時我會拒絕它那即用即棄的性質,但我總為一件服裝所隱含的藝術、以及其無止盡的豐厚層面所著迷。正因我總是更深入,對表面並不那麼關注,我與它之間有種奇妙的關係。面料材質本身並非如此,然而時尚作為一整體總是非常深入。現在我更深刻感受時尚與我們自身的文化關係緊密,如今它已遠比從前更政治化。時尚是能改變整個世界的,如今它獲得一股龐大的力量,尤其伴隨社交平台與網路的影響,現在這個世界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彼此連結。時尚無所不在,並且與真實生活交流、對話著;對擁有溝通力量的每個人來說,時尚就是個明確可見的宣言。 eyemag:至今面臨過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拍攝經驗或故事是? Luca Anzalone:大概是我近期在拿坡里拍攝的個人作品,我在城市街上進行路人的casting。雖然我想暫時先保留細節,等到所有照片都沖洗完成再與大家分享。每次能與人們深入連結,總讓我覺得照片遠多於其本身;那更像是一段對話,而非偷來的快照瞬間。這過程總以某種方式形塑現在的自己:我對人們的感知,以及生活的不同方式。 eyemag:身為攝影師,你認知裡的創作精神是? Luca Anzalone:作為一位攝影師,即便你有能力創造一張在觀者身上造成衝擊的照片,卻是不容易的。我覺得要時時刻刻問自己,「為什麼要拍下這張照片?又因為什麼原因,在流動不息的循環之中裡放進另一張凝結的畫面?」有時我不去思考就拍照,因為我的眼睛告訴我這麼做。那是一段與自己相機間親密的關係,就像有時我們愛著另一個人,有時我們卻彼此憎恨。有時我們發現事物中的美,想將它展現給整個世界看;有時我們想在平淡的事物之中,創造一種戲劇性。這些照片可能會影響著某個觀看的人,這是我們必須重視的事實,即便不總是如此。同樣重要地,這創作過程也必須讓自己享受。 [...]

LEADING TO PERFECTION 日本頂級眼鏡品牌的獨一哲學

十二月 24th, 2017  |  by  |  published in FEATURE, MAGAZINE, NEWS

LEADING TO PERFECTION 日本頂級眼鏡品牌的獨一哲學

999.9,代表著純金的最高純度品質,同時也是日本頂級眼鏡品牌Four Nines 的精神核心。 創立於1995 年,當時創辦人有感於日本市面上並無針對消費者真正的眼鏡使用需求考量完善的品牌,因此建立了FourNines,為有眼鏡使用需求的人們提供能更加舒適配戴的眼鏡鏡框。當大多數的眼鏡品牌將焦點聚焦於眼鏡的外型設計時,Four Nines 反而逆行其道,回歸掌握「眼鏡是矯正視力的工具」這項基本概念,並認為設計會自然因應機能而生成,因此在追求眼鏡的功能實用性、配戴舒適性及耐用持久性等要件同時,必然地也就產生了品牌特有的設計特徵,如逆R 型、S 型等不同形狀的鉸鍊,增加了鏡框與鏡腳間的彈性,使眼鏡能順應貼合佩戴者的臉部頭型;以及不同材質形式的鼻墊設計,使其與肌膚的接觸面積增大,降低配戴眼鏡時的重量感等等。 另外一項Four Nines 與眾不同之處在於,一般品牌普遍沒有眼鏡是半成品的概念,亦即當一副鏡框製作完畢時,便已進入完成狀態,然而Four Nines 卻全然推翻此傳統想法,定義一副眼鏡真正完成的時機,在於依據客人的使用用途和臉型等諸多條件資料為其選出最適合的鏡框之時,只要其中一個環節不適合,例如鏡框和臉型的尺寸不合、甚至是鏡框風格和佩戴者平日的眼鏡需求不相符,便不能稱上是一個完美成功的配戴體驗。 品牌的設計理念以使用者的角度出發,提出了包裹頭部的舒適配戴感、堅固耐用不易損壞變形、易於針對個人需求細部調節三點,透過販售店鋪人員的高科技精密檢查、細膩地與消費者溝通觀察,挑選出眾多款式系列當中最適宜的鏡框選項,從創作源頭到最終的販售服務,細心且精準,造就了顧客一再回流光顧的景象。 基本上Four Nines 的眼鏡款式都無分性別,也不刻意區分佩戴者的年齡層,因為每個人的喜好和價值觀皆不相同,只要是佩戴者戴起眼鏡時的感受是舒服良好的,那麼即使是親子也可以戴上同一副鏡框,抱著期望能夠為大多數眼鏡使用者提供滿足需求的眼鏡款式之目標,Four Nines 的每季眼鏡系列都相當豐富多元,其中也有少部分支線針對女性族群、孩童、運動員、駕駛等特殊的個別需求進行設計。 向一百分看齊,永遠不滿足於現況,即使在成立二十餘年獲得空前成功的現今,Four Nines 依舊以提供客人最高品質規格的眼鏡為目標,在趨向完美的道路上精益求精。∞ 【完整內容請見eyemag vol.32 / 2017年冬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