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OPITCAL MAZE 奇幻視覺的光學迷宮

一月 3rd, 2019  |  by  |  published in FEATURE, LIFESTYLE, MAGAZINE

OPITCAL MAZE 奇幻視覺的光學迷宮

一個品牌的成功,不僅需靠優質商品與吸睛廣告打開知名度,其於線上(如網站規劃)與線下(如實體店面)所展現的形象,也需切合品牌本身的美學精神,以一致性的視覺規劃建立與粉絲的情感橋梁,塑造無可取代的品牌特色。 深諳此道理的荷蘭眼鏡品牌Ace & Tate,便將品牌極具個性的風格帶入每一間分店中,舉凡走簡約路線的Huidenstraat 分店、充滿幾何線條的Pannekoekstraat 分店,或是具有豐富色彩的Prinsestraat 分店,皆是Ace & Tate的品味延伸,正巧呼應品牌核心理念─為每個面向的你打造眼鏡設計,Ace & Tate 在講求高品質服務的同時,也希望藉由造型百變的眼鏡,替人們妝點出有個性的自我態度。 說到態度,不能不提Eindhoven 這家分店風格獨特的室內裝潢;這間坐落於荷蘭南邊Nieuwe Emmasingel 的眼鏡店鋪,由當地設計工作室OS & OOS 操刀,與著名的Van Piere 複合式書店和Eindhoven 設計學院僅幾步之遙,是Ace & Tate 迄今設立店鋪空間最大的分店,可容納兩間配鏡室與大型的階梯展示台,讓客人於此處盡情翻閱店內提供的書籍。 OS & OOS 以Eindhoven 地區摩登的工業風格建築為靈感,並結合「遠視/ 近視」的光學概念,打造趣味十足的迷宮幻象,其用來展示眼鏡的蜿蜒鋼鐵牆,從不同角度觀看便能得到密度不均的視覺成像,頗有進入光學幻覺隧道的錯視感。 此外,充盈室內的橘紅與鈷藍色調、溫暖的木材元素,以及懸於牆上的幾何形黃銅燈具,也成功地消弭眼鏡店鋪中常有的嚴肅感,讓顧客就像進入藝廊賞畫那般,置身於濃厚的藝術氣息之中。Ace & Tate 店內另一處設計亮點,則是由聚碳酸酯隔牆板建構而成的配鏡室,上頭掛有深綠色的布簾,可在進行視力檢查時拉上以屏蔽光線,獲取最準確的測驗成果,同時又能保有客人隱私。 下次,當你造訪為傳統建築、工業風格與人文藝術包圍的Eindhoven,不如順道前往Ace & Tate 店內欣賞令人著迷的室內風景,感受由各種設計元素堆疊而成的豐富表情。∞ 【完整內容請見eyemag vol.36 / 2018年冬季號】

AN ELEGANT MODERN FUSION 復古與當代的典雅交融

十二月 29th, 2018  |  by  |  published in DESIGN, FEATURE, LIFESTYLE, MAGAZINE

AN ELEGANT MODERN FUSION 復古與當代的典雅交融

當精緻奢華的裝飾美學,碰上典雅氣派的傳統建築,兩者會擦撞出什麼樣的創意火花呢?坐落於賓州匹茲堡的共同工作空間公司Beauty Shoppe,將擁有100 年歷史、佔地12000 平方英尺的標誌性建築物,巧手改造成滿載前衛美學的工作環境─ Pitt Building,結合原始老舊建物的古典特徵與摩登設計風格,為這個城市最具活力的街區提供無與倫比的工作體驗。 Pitt Building 原本是間由當地建築師Edward B. Lee 於1918 年建造的三層樓酒店,也是匹茲堡Americus 共和黨俱樂部的總部,擁有12 英尺高的天花板、立柱和廣闊的室內空間,如今已改造成豪華精美的會議場所,容納開放式公共空間、模組化的私人辦公室、寬敞的會議室與休息室,以及具隔音效果的電話亭等等。 Beauty Shoppe 選擇與Homewood 家具製造商Bones& All 合作定製家具,在添入現代設計語彙的同時,也保留了大廳的希臘式立柱、天花板上的齒狀裝飾和裝飾用鑲板,並以工業風幾何燈具和軟裝佈局,平衡復古與當代的風格成份。色調方面,Beauty Shoppe 以低飽和度的淡紫、松綠、寶石藍與黑白色系定調整體色盤,並融入黃銅質地、木質色調、亮眼橘紅與室內植栽的幾抹綠意,於淡雅沉穩的氛圍之中,提點出輕奢品味與清新氣息。 Beauty Shoppe 將為客戶服務的用心傾注於空間內的每個角落,包括Crestron 會議室設備和符合人體工學的坐椅;此外,會員可享由專業工作人員提供的伙食、Beauty Shoppe 其他分店工作室的訂房服務,以及客人的交通和住宿等規劃,Beauty  Shoppe 堅持以全方位的個人化服務,讓踏進Pitt Building 的每位客人留下珍貴難忘的體驗。 為了幫助下城區的會員們充實自身專業與創造力,Beauty Shoppe 也與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s Heinz College 合作,為會員提供講座、社交活動、研究生程度的進修課程,以及與應用程式Fitt.co 合作所提供的健身、瑜珈、健康飲食等相關資訊。 充斥著古今文化的精彩碰撞,美妙空間如Pitt Building,想必能激發創作者源源不絕的創意,這也是Beauty Shoppe 欲贈予會員的寶貴經驗,以蘊含人文溫度的服務品質,加深會員與工作空間的情感聯繫,同時也以舒適愜意的空間規劃,鼓勵會員與會員之間建立起相互支持的人際網絡,讓Pitt Building 成為生活質感、情感與靈感匯流的美好所在。∞ 【完整內容請見eyemag vol.36 / 2018年冬季號】

ANDY WARHOL 翻轉當代 普普藝術教父回顧展

十二月 20th, 2018  |  by  |  published in ART, FEATURE, MAGAZINE, NEWS

ANDY WARHOL 翻轉當代 普普藝術教父回顧展

翻看近代的藝術與商業作品,通俗與藝術早已頻繁混用,更讓當代藝術的發展更為多元豐富。而這一切都歸功於1960 年代普普藝術的流轉,不僅將美國大眾文化拉至主流,也成功翻轉了當代藝術的定義與價值。被盛讚為普普藝術教父的安迪沃荷(Andy Warhol),就是現今無數藝術、廣告人的靈感源頭。 由美國惠特尼美術館(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主辦,以《Andy Warhol – From A to B and Back Again》為主題,將打造美國第一個大型安迪沃荷藝術回顧展。從他的概念手稿到產量豐厚的作品集中,讓人重新瞭解並探索這位創造力極高,且深具原創與潛力的美國普普藝術教父。儘管他自1960 年起竄紅全世界,卻鮮少人注意到他1970-80年代的作品,這檔展覽將從各個面向深入淺出探討安迪沃荷40 年的藝術生涯,以超過350 件的作品重現他各時期的創作。 也許是洞見美國矛盾的特性,想創新又兼具一致性、想獲得大眾矚目卻想保有個人隱私,策展人Donna De Salvo 認為,安迪沃荷將這些特性精闢又直白地轉化成藝術,獨特又富原創性,也對這世界帶來深遠又全面性的影響。安迪沃荷對新技術的著迷與實驗手法,及其作品獨特的觀看模式,往往是他職業生涯中最令人忽略的一塊,因此展覽除了囊括他早期的光學繪畫效果、螢光顏料與紫外線手法,及眾多實驗性的影音、書、攝影與雕塑作品,也包含1972 年之後,他一反常態重回傳統媒材懷抱,以油畫、素描、攝影、版畫等創作的畫像、日常風景、與裸體,體現安迪沃荷最重視的性、死亡、議題與身份認同。 若說50 年代是安迪沃荷大鳴大放的商業創作時期,60 年代的他則產出眾多傳世鉅作。而70 年代之後,就是他鮮為人知但極具實驗性的珍貴創作時期。《Andy Warhol – From A to B and Back Again》展期自今年11月起至2019 年3 月,未來將移師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San Francisco Museum of Modern Art)和芝加哥藝術博物館(Art Institute of Chicago)巡迴展出,帶領大家重新回顧安迪沃荷的創作旅程。∞ 【完整內容請見eyemag vol.36 / 2018年冬季號】

EIGHT TENTHS GARDEN 在山水之中蘊含城市的文化脈動

十二月 7th, 2018  |  by  |  published in DESIGN, FEATURE, LIFESTYLE, MAGAZINE, NEWS

EIGHT TENTHS GARDEN 在山水之中蘊含城市的文化脈動

要瞭解一座城市,從道地的小吃、街景,再到人文、信仰,以及林立的建築,都是值得一一走訪的風景,這些由小至大的生活足跡,共同構築起一座城市的靈魂,也為造訪者展示其獨有樣貌。來到上海,藏匿在嘉定區住宅樓中的八分園(Eight tenths Garden)美術館,就像是繁忙都市中的一處桃花源,遠離了塵囂,安靜地蘊含著豐饒的藝術價值與市民的生活型態,想深入探究上海這顆東方明珠,走進八分園便能感受屬於城市的文化脈動。 前身為售樓中心的八分園,由業主謝先生委託建築設計師俞挺及其團隊Wutopia Lab操刀,原先建造目的僅為私人住宅及會所之用,在俞挺發現謝先生為久新搪瓷廠的最後一任廠長時,反覆溝通下演變為對外開放的展覽空間,甚至發展成結合多重用途的微型文化綜合體—一樓美術館用來展示謝先生長年收藏的大量搪瓷,讓這些珍貴的搪瓷得以重生並面向公眾,同一層樓另有餐廳和書房;二樓為圖書館與咖啡廳;三樓是辦公及臨時展覽場所;四層為民宿;最上方的露天屋頂則精巧的設計為菜園。此外,謝先生之子所創辦的搪瓷品牌也入駐於此,讓傳統工藝的傳承與新生成為八分園的另一深層涵義。掩映在住宅區圍成的三角形地帶,八分園在建築本體之外,另包含一大片讓城市呼吸的綠色園林,體現了大自然與現代建設共生共存的願景。進一步整個觀看園區,可以發現設計團隊巧妙地以黑色格柵隔絕了外頭雜亂的景觀,並利用潔白的多孔鋁製板材包裹著建築表面,打造出摺扇狀的獨特外型,其梅花狀孔洞的設計不僅帶來面紗般的輕盈質感,也讓灑落的陽光穿透入室。而在格柵與建築物的一黑一白對比之間,則是充滿綠意的中式造景園林,設計團隊取材自1970 年代上海街頭公園的風格,並因地制宜的利用園裡原有的朴樹,搭配人造的山石、河流、瀑布等元素,在水泥叢林築起一方足以讓人忘懷的山水,向當地園林歷史致敬,同時也賦予空間更多的情境及想像,可說是中國傳統建築現代化的理想典範。 隨著時代推進,美術館所肩負的早已不只單純的展覽或教育功能,更多時候是被視為孕育及傳播文化的重要媒介,八分園就是其中最好的例子,它透過向公眾敞開的多扇大門,深深地扎根於城市生活,從整個社區的公共客廳延伸至上海的新文化地標。而值得一提的是,八分園的「八分」之名,除了取自於佔地八分之意,另有提醒世人做事八分即可、不可過滿的警示,相信也會給予造訪者一番反省與醒悟。∞ 【完整內容請見eyemag vol.36 / 2018年冬季號】

ULTIMATE DELUXE 低調時髦的高端定位

十一月 16th, 2018  |  by  |  published in FEATURE, MAGAZINE, NEWS

ULTIMATE DELUXE 低調時髦的高端定位

在眼鏡業界被視作是藝術品般存在的DITA 眼鏡,低調高端的形象,證明精緻工藝的手工質感不一定需要以鑲上珠寶鑽石或光彩奪目的外在呈現,像是近期出現在電影《復仇者聯盟3: 無限之戰》裡Iron Man 臉上戴的改良式飛行員墨鏡、《春嬌救志明》中余文樂所戴的仿古流線形眼鏡,兩款皆如實傳達出了DITA 眼鏡的特色─兼具精巧時髦的鏡框外型與細緻耐用。品牌最為人稱道的即是將細節追求推向極致,美式的懷舊設計融合在極富現代感的材質與輪廓內,1995 年甫推出便將設計團隊推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眼鏡設計師行列之中。 不同於快速大量生產的經營模式,堅持慢工出細活的精神,在美國設計並於製造手工眼鏡歷史悠久的日本生產,以傳統精密鐘錶的組裝方式進行,用上40 多個零件,相對於一般品牌的眼鏡通常二至三個月的時間就能完成,DITA 的每一副鏡架都須經過320 個工序,以專業職人的工法耗時600 小時以上,前前後後平均約八個月的周期時間所生產而成,即使有大量的訂單依舊不影響品牌的核心理念,像是其替時裝品牌Thom Browne 所代工製作的眼鏡,排隊等上一 、 二年也不足為奇。 在眾多款式之中,DITA 最為經典之作不可不提到眉框型的Stateman 系列,先以全版材製作鏡架雛型後再移除下框並以金屬鑲嵌接上鏡臂,通過無數繁複的作工程序才得以成就該逸品。 而今年DITA 所發表的新品有受文藝復興雕像啟發的Avec 和Siglo 款式,鏡臂與鏡框交接處展現特殊的ACETATE Cut-Out技術,另外也有靈感來自於日本的System Two 及Floren 系列,前者受到日式傳統製鋼方法「吹爐法」影響,後者則表現出日本文化中的簡約精煉。沒有多餘的華麗裝飾、也並非工業風的冷調設計,無與倫比的細膩工藝與時尚流行的外在美學,DITA 走出自己的品牌之路,成就一個獨特專屬的品牌王國。∞ 【完整內容請見eyemag vol.36 / 2018年冬季號】